我不知道你对企业资产了解多少。事实上,企业资产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那么企业资产有哪些内容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哪些最新政策?

企业包括什么?

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根据不同的标准,企业资产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根据流动性,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能够合理预期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消耗的现金和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待摊费用等项目。

2.非流动资产又称长期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拟长期使用或为某种目的长期持有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包括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最新政策

01.首先,什么是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

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分为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

实际资产损失:《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明确,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和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

法定资产损失:企业虽未实际处置或转让上述资产,但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及公告规定的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短缺、毁损、报废、被盗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02.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如何税前扣除?

申报扣除时,企业应在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时申报扣除。资产税前扣除应统一申报。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方可在税前扣除。未申报的亏损不得在税前扣除。

具体操作: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105090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信息。相关信息由企业留存备查,包括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03.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企业采用自行申报扣除制度有哪些涉税风险?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采用自行申报扣除制度,不再经过税务机关审批,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涉税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是由于对政策法规理解和把握不够,导致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资产损失在税前扣除,或者符合政策法规的资产损失没有在税前扣除。

(2)申报扣除程序不全、数据证据不全、不合规是因为征管要求不明确。

(3)是企业税务人员为了各种私利,违规撤销、抵扣资产损失。

(4)对纳税人财务数据的管理要求更高,尤其是在会计交接的情况下,对于参考数据的交接更为重要。一旦丢失,可能无法再次获得确凿的证明数据,后续税务检查可能会对其进行判断

可以,如果企业有以前年度发生的实际资产损失不能在当年税前扣除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说明并申报扣除。

其中,对于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允许追溯扣除至损失发生当年,追溯扣除的确认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实际资产损失扣除追溯支付确认的损失后有损失的,应先调整资产损失年度的损失金额,再按照弥补损失的原则计算以后年度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并按上述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进行税务处理。

法定资产损失应在报告年度扣除。以前年度因实际资产损失多缴纳的未在税前扣除的企业所得税,可以在追溯确认年度的应纳企业所得税中扣除。如果扣除不足,将延期至下一年度扣除。

例如,某企业2018年发现资产损失50万元(属于实际资产损失),2018年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4025%=10(万元)。

由于操作人员失误,2018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时未申报损失扣除,直到2019年6月30日才发现并向税务机关说明,申报了资产损失。

2018年扣除公司确认的亏损50万元后为-10万元(40-50),2018年实际多缴税款。此时,企业2018年多缴的10万元税款不能退还,但可以递延到次年(5年内)。

相信看了以上内容,你认为企业资产包括哪些?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有哪些最新政策?这两个问题已经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