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避税,对于小白来说,可能是个新词,但是对于专业的财务人员,不是什么新招了。基金这几年比较火,而通过基金避税也就是这六七年的事情。对于这种避税的手法,刚接触的人可能会觉得很新奇,跟以往的避税手法不一样;还有的则认为这个完全就不可能做到避税,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基金避税到底可不可以做?可以做,但是99%以上的企业做不了。为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金避税具体是怎么操作的。甲公司一年的税前利润高到无法想象,就想少交点税,于是就拿钱去买了基金。这里要注意一下,不能是私募基金,必须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针对是特定的对象,而公募基金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对象。
之前上海的一家公司,为了避税购买了私募基金,少交了税款,结果今年被查出来,补交了500万的税款,滞纳金65万。同样的道理,购买理财也是不行的。其他的一些证券化的商品投资都不行,只能购买的是公募基金。
刚才我们说到甲公司利润太大,拿钱去买了基金,花了1.1亿。买完之后不久,基金分红了1000万,这1000万是免税的。
分红之后,基金除权,那价格就要下降了,在不考虑市场变化的情况下,甲公司持有的基金份额的价格下降到了1个亿,甲公司就出手把它卖掉了。买入的价格是1.1亿,卖出价格是1个亿,亏损了1000万,可以抵减税前利润,少交企业所得税250万。这样其实是利用账面亏损的方法来避税,看上去是不是挺简单的,就是简单的买入和卖出,就避税了两百多万。
但是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基金分红是要做宣告的,所以买入的时间点非常关键。如果甲公司在基金分红宣告日之后买入,分红的1000万仍然是免税的,但是就没有避税的效果了。
甲公司买入基金时候,账上的成本是1个亿,剩余的1000万,单独计量应收股利。这样,公司在卖出基金的时候收入也是1个亿,也就没能避税。
很多公司想通过基金避税,结果都因为这个而没能达到目的。没有内部消息的,也不知道基金到底哪天分红,所以真的想要通过基金避税,没有可靠的内部消息还是不要铤而走险。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