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敲门砖,更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石。然而山寨产品取名、选择包装的脑洞开得实在太大,正牌商家往往猝不及防。被逼无奈,这些正牌商家采用了“以牙还牙”的策略——先抢注一批商标,让投机者无漏洞可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前,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国方商标软件联合发布“2018年度全国「申请人」商标申请量排行榜(TOP100)”,数据提取时间范围为截止时间至2018年12月31日。
商标申请量在大陆地区前三的申请人分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6833件)、广州朗佰商贸有限公司(6506件)、珠海冠芮贸易有限公司(5754件);该统计数据不包含已提交申请但未在商标局官网公布的商标数据。
2018全国商标申请量排行榜(TOP100)
BAT被逼大量申请商标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数据,2018年度全国“申请人”商标申请量排名前11位中,BAT、京东、滴滴悉数上榜,其中BAT三家合计申请了超过1.5万个商标。
“它们注册这么多商标的原因之一是被动防御。”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审查员张月梅说。
最知名的企业防御案例是,阿里巴巴注册了包括阿里爷爷、阿里奶奶、阿里伯伯、阿里叔叔、阿里兄弟、阿里哥哥、阿里弟弟、阿里姐姐、阿里妹妹、阿里宝宝等“阿里家族”商标。
为了防止被山寨,老干妈也注册了老干娘、老干爹,甚至老姨妈等商标来防止“碰瓷”。
“防御性商标”注册是大企业常见做法,有利也有弊
较为直接的不利因素首先是注册得过多会提高商标注册成本。另外,一些申请注册的商标如果长期不使用,也有可能被撤销。因为商标资源是有限的,注册不用其实是浪费。此外,根据相关规定,连续三年不使用的闲置商标,在有其他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则该注册有可能被撤销。
防御性商标注册是大企业中的常见做法,总结来看,这是因为大企业对品牌保护的要求更高,资金也更雄厚,可以在商标保护方面投入更多成本。与此同时,对于常规的商标保护方式来看,还应注意进行日常品牌监测,包括竞争对手与品牌相关的市场监测,以及竞品商标动态的跟踪,一旦发现被仿冒的可能风险,应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阻止和维权。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