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以科技为基础对金融服务进行了创新,其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无论是盈利能力的迅速下降,还是客户群体的大量流失,都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因此,在商业银行急待转型的今天,对于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 业务收入迅速下降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主要业务,而在金融科技迅速兴起的背景下,这些业务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无论是业务收入还是业务规模都出现下滑,而这也对商业银行营业收入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首先,在存款业务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余额宝等资金管理服务产品大量出现,这类产品不仅具有着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等特点,其收益也要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因此,很多人更愿意将资金存入余额宝或其他同类产品中,而非存入银行。
有数据显示,仅在2014年,我国银行业存款总额就减少了9500亿元,为此各银行迅速采取了联合抵制支付宝的策略,由此可见,这一变化已经使商业银行出现了巨大的恐慌。
其次,在贷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以房贷、车贷等大额贷款以及信用卡业务为主,其中车贷与信用卡更是当前银行贷款业务的核心,然而在金融科技时代下,越来越多的网袋平台开始迅速兴起,并凭借着其审核程序简单、产品多样的特点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这类网贷平台虽然因贷款额度相对较小而并未对车贷与房贷业务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信用卡业务却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这对于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在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上,各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无论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还是腾讯的财付通、微信支付,都有着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
1.2 信用中介职能丧失
一直以来,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以及先天的信用优势都是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武器,而在资金交易的过程中,银行也总是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这一信用中介职能却逐渐弱化,甚至呈现出了丧失的趋势。
金融科技是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其中大数据技术则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用体系构建创造了基础条件,借助大数据技术,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对用户的金融行为以及平台上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深入分析,并将购买行为与金融行为结合起来,准确推测出用户的信用基础,从而实现信用评价,同时用户一旦出现失信行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也能够迅速将其形成信用记录,并及时更新用户的信用评级。
受此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无需借助银行的信用数据来完成信用评价,银行也无法再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客户间的资金对接之中,信用中介职能自然也就难以发挥,并形成了严重的金融脱媒现象,而在资金流不经过商业银行的情况下,其盈利能力又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
1.3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自互联网企业兴起以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虽然不断加大,但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凭借着其先天优势仍然占据着主动,然而在金融科技时代下,这一竞争格局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首先,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科技公司的便捷化、低门槛、低成本等竞争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其竞争对手也变得越来越多,这给商业银行所带来了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其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已经形成了较高的信誉度,用户在安全性等方面的顾虑也逐渐消除,可以说,金融科技企业已经彻底撼动了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而在这样的转变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已经变得异常严峻。
1.4 客户关系发生变化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还体现在客户关系上,企服快车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利用这些技术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又开始对用户服务以及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时至今日,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以及更好的服务体验几乎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代名词。
相比之下,银行虽然同样对金融科技给予了重视,但作为科技的跟随者,其显然很难像互联网企业一样借助科技来拉近与客户间的关系。
而在另企服快车面,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管理范畴,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去银行办理业务,这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营业收入,更使得银行客户数据出现了大量的流失,这就给客户关系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金融科技时代下商业银行的有效应对策略
2.1 全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在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将各种先进金融科技融入到自身的各项业务之中,从而实现金融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
首先,要从业务流程入手,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到各项业务的办理中来,对现有业务流程及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的改造,从而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与用户服务体验。
其次,则是要立足于零售业务,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展开消费金融场景化布局,从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各个渠道推出日常消费服务,并将各服务渠道联系起来,使客户服务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另外,对于公司业务以及车贷、放贷业务,一直都是商业银行的优势业务领域,因此,银行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对现有服务模式进行持续性的创新,推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与业务,如本外币业务、离在岸业务等,以保持自身竞争优势。
2.2 转变科技应用观念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对金融科技存在着错误的应用观念与认知,即把金融科技当做简单的工具来使用,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产品、区块链技术,都只看做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的一种手段,从而使金融科技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未来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自身的科技应用观念,对金融科技在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正确认识,并制定更加合理的银行发展战略。
例如在教育、医疗、就业等金融科技企业少有涉足的领域,银行就应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手段进行市场拓展,并利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创新,在满足客户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扩大自身中间业务规模,转变当前业务收入过低的尴尬局面。
而在贷款业务方面,则可以结合从小微企业入手,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建立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匹配平台,借助大数据信息处理优势来满足其金融需求,从而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3 打造金融服务生态
在金融科技时代下,很多商业银行在平台建设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希望通过多功能服务平台的建立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基于这一趋势,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发展经验,借助金融科技对银行内部的多个平台业务组进行融合,使银行的每一项业务以及业务操作环节都能够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于一个系统的金融生态圈。
这样一来,银行不仅能够真正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并为未来的金融业务拓展创造空间,同时也可以让金融业务成为与客户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存在,为客户关系的维系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
2.4 坚持合作共赢战略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商业银行要想仅凭自身赢得与其他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企业的竞争并不现实,只有通过积极、广泛的合作,主动与掌握优势资源的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抢占先机。
首先,银行要对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不足拥有清醒的认识,积极与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技术优势展开对各类金融产品共同研发,从而使自身推出的金融产品能够更符合互联网应用需。
其次,则是要主动寻求与互联网商务企业的合作,如电商企业、社交媒体、第三方旅游平台等,这类企业虽然在技术上不具备太大的优势,但却能够与客户实现直接的接触,且拥有比较庞大的用户群体,对金融服务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只有能够实现金融场景的布局,就能够实现客户群体以及业务领域的迅速拓展。
最后,金融服务是基于互联网展开的,因此无论是金融科技企业还是商业银行,对于移动终端的依赖性都比较高,所以,商业银行还需要与电信运营商或是手机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寻求金融产品与手机等移动终端,或是网络服务的绑定,从而达到营销前移的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信用中介职能、客户关系、市场竞争格局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在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中,也必须要正视这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