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劳务派遣方面的,各种说法褒贬不一,有人说企业降低了用人成本,无形中也剥夺了劳动者权益,最主要的是劳务派遣的员工享受不了正式员工的待遇,虽然新劳动法有同工同酬这条款,只是执行力缺乏自然效果不佳
到今年6月,李然在中石油控股的一家银行已经工作了一年半,但至今还没等到发奖金的时候,而她所在的系统,一名科级干部的半年奖就达9万元。
他们的差别仅仅是因为身份———李然是一名劳务派遣员工。
全国总工会提交给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劳务派遣用工已经高达6000万人。
劳务派遣“非正常繁荣”的矛头直指实施不到5年的劳动合同法,因为其对劳务派遣的规定过于模糊。
进行两次执法大检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内决定修订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务派遣相关内容。
6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针对生产经营单位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情况,意见稿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工将享受同等权利。
这与实施四年多、最大争议仍是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修订方向暗合。
在人口红利减少的情况下,招工难演绎得沸沸扬扬,单纯的劳务派遣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该退出舞台了。
总拿国际惯例说事的某些人,为什么不拿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劳务派遣说事,因为劳务派遣安身立命的市场规律,用人单位、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的权责扭曲不清,很容易产生劳资纠纷,酿成治安隐患,而用人单位疯狂而不受节制地减轻人事成本,又受制于监管屡屡缺位,势必催生了劳务派遣越发泛滥成灾,加剧就业歧视和不公平。
不管是短工化渐成潮流,还是完善公共服务,有关部门理应搭建招聘信息平台、举办免费招聘会等手段,牵线搭桥促进劳资双方双向选择、各取所需。
劳务派遣比黑中介更黑的事实,仅仅靠所谓的监管难以釜底抽薪。
虽说劳务派遣在国外很热门,但是在国内实行就完全变味,劳务派遣解决了一些招工难得企业,但是实质变了。
至于劳务派遣的规范,还望有关单位迅速执行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